心血管疾病如今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,它早已不再是老年人的“专属病”。肥胖、三高、久坐、熬夜,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习惯正在让心脏病悄然年轻化。每年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,这一天提醒我们关注心脏健康,也正好可以聊聊减重与心脏的关系。
血管里堆满油脂,慢性损害日复一日,最终可能酿成一次突如其来的心梗或猝死
心脏病往往不是毫无征兆地突然发生,而是长期危险因素积累的结果。血管里堆满油脂,就像水管被堵塞;血压长期超标运行,让血管承受不住压力。这些慢性的损害日复一日,最终可能酿成一次突如其来的心梗或猝死。与其说那是偶然,不如说是必然的结果。过去我们常常谈到“三高”——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,如今医学界也越来越重视“第四高”——超重与肥胖。它像一枚隐形炸弹,与“三高”相互叠加,共同推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恶化,值得全社会给予同样的关注。
在这一背景下,减重不仅仅是为了外表,更是守护心脏的一种方式。研究已经明确表明,肥胖是心衰的重要危险因素,而减重则能显著降低风险。生活方式的调整,药物如司美格鲁肽的使用,甚至手术干预,都能在预防心衰和改善已患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上发挥作用。比如,仅仅体重下降4%到10%,心衰的发生率就能降低大约20%;药物干预方面,司美格鲁肽在104周内的平均减重可达8.5%,心衰事件因此减少了18%;而袖状胃切除术等减重手术带来的效果更加显著,5年内平均BMI下降30%鼎盛证券,心衰发生率下降高达62%。
对于已经患有心衰的肥胖患者,减重还能改善症状和运动能力,尤其是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人群中更为明显。临床研究显示,药物治疗可在52周内让患者体重下降约10.7%,同时显著改善症状与运动耐量;减重手术则更进一步,随访4.6年发现,死亡率降低了57%,心衰住院率减少了67%。这些冷冰冰的数据背后,是无数颗心脏重新跳动的希望。
药物方面,司美格鲁肽的出现让人们看到减肥药物不止于“瘦身”。大型临床试验显示,它在帮助患者减重的同时,还能降低心衰恶化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,尤其在肥胖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患者中获益显著。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显示它能单独降低心血管死亡率,但它作为一种减重兼护心的药物,已经让很多医生和患者重新认识到药物治疗的价值。
如果说药物是“温柔的守护者”,那么减重手术更像医学上的“心脏减负器”。对于BMI≥32.5kg/m2,或合并2型糖尿病的BMI≥27.5kg/m2的肥胖人群,单靠节食和运动常常效果有限。此时,袖状胃切除术、Roux-en-Y胃旁路术等减重手术就成了心脏的重要守护者,不仅能带来明显而持久的体重下降,还能改善高血压、高血脂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,从而显著降低心梗、心衰和卒中的风险,还能降低再住院率。荟萃分析也进一步证实,减重手术是改善肥胖相关心血管结局的有效手段,尤其对心衰、心梗和卒中有明显获益。
当然,守护心脏不一定要靠药物或手术。饮食清淡、规律运动、早睡早起、戒烟限酒、定期体检,这些看似平凡的习惯,都是日常里给心脏减压的重要方式。别再把健康透支给熬夜,别让“三高”悄悄潜伏,更别忽视了“第四高”的危险。心脏或许沉默不语,但它需要我们日复一日的善待。
在这个世界心脏日,不妨从关注体重开始,从改变一个小习惯开始。科学减重,守护心脏,就从今天做起。
姚琪远(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肥胖疝外科主任医师、教授)
曹冲(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肥胖疝外科医师)鼎盛证券
捷希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